关联,但并不会导致甲亢或亚临床甲亢。”他指出,“在滕卫平的大样本病例中,多数病例显示,过量碘摄入导致的两种症状,在临床上并不显著,而且不会持续。” 碘盐背后的选择 一个结论,为何出现两种解读? “这是学术上的讨论,在人们对碘与健康认识的发展过程不可避免。”滕卫平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对于碘的问题,毫无争议的是碘摄入不足会导致碘缺乏病。碘缺乏病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和地方性克汀病(呆小病),更重要的是碘缺乏影响胎儿和婴幼儿的脑发育,而且终身不能恢复。 碘主要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人体中70%~90%的碘都被甲状腺吸收,而90%的碘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国际上公认用人群尿碘中位数来判断某地区人群碘营养水平。 就碘过量引起的问题,滕卫平的这项研究影响深远。其结果促成医学界形成一个共识:当尿碘中位数过量时,甲状腺肿大与尿碘成正比,尿碘和甲状腺肿呈U形曲线。 “碘和疾病呈U字形曲线,说明碘不足和碘过量都不好。”谈及该项研究意义,滕伟平认为“这个研究将国人碘安全范围剂量化”。 除此以外,滕卫平强调,他的研究并未发现碘过量与甲状腺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ICCIDD)联合推荐尿碘中位数判断标准为:100微克/升以内不足,100微克/升~200微克/升充足,200微克/升~300微克/升过量,大于等于300微克/升超过量。 世界卫生机构发布碘营养判断标准时,距我国实施“食盐加碘”制度已过去近10年。 10年间,时任全国人大代表的滕卫平多次提交议案,建议修改全民食盐加碘法规。议案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在调研之后,两次下调食盐碘含量的下限标准。最终由20~50毫克/千克降至20~30毫克/千克。更为明确的是,各地可根据当地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在标准范围内灵活控制加碘量。 碘盐“一刀切”的模式不再是铁板一块。 多样化专营 5月15日,中国防治碘缺乏病日进入第23个年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坚持科学补碘,建设健康中国”定为今年的宣传主题。 一边下调食盐碘含量,另一边坚持补碘,是否存在矛盾? “就是为了大面积消除大脖子病和呆小病,保障人口身体素质,食盐加碘才上升为制度。”滕卫平说,“虽然我是主张碘过了不好,但与碘缺乏病带来的危害相比,碘过量导致的疾病风险相对要小得多。” 然而,一个事实是,全民补碘带来了一个明显弊端:市面上很难买到不加碘的食盐。而对于患有甲状腺疾病的人,很多都需要食用不加碘的盐,这给他们造成很大生活困扰。 (责任编辑:ad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