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丨食盐的“碘”争议 “补碘20年,补多了也没好处,我家人碘过量患甲状腺肿瘤,要凭借医院证明才能买到无碘盐!”读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网友李青如此留言。 随着《盐业体制改革方案》近日发布,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历经15年终破局。不过,在颇受老百姓关注的食盐加碘制度方面,方案提出:有效拓宽碘盐供应渠道,确保合格碘盐覆盖率在90%以上,同时满足特定人群非碘盐消费需求。 对于新方案给出食盐加碘的政策性安排, 李青明白了当民众面对无碘盐刚性需求时,争论的焦点在于“消费者选择权”而非呼吁“停止食盐加碘”。 因此,他继续留言:“放开无碘盐,让民众自由选择购买。” 事实上,有了“ 选择权” 民众仍然需要可靠的科学基础才能做出正确选择。而单从技术上说,这个争论的焦点在于:我们需要多少碘?食盐中的碘是否过多了? 与碘缺乏病带来的危害相比,碘过量导致的疾病风险相对要小得多。 补碘的事实与误读 李青曾是碘盐的坚定拥护者。 转折出现在2014年春。那一年,李青的爱人在单位例行体检中,发现了大小为2.5cm的甲状腺肿瘤,并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甲状腺切除术。李青夫妇都是科研工作者,双方家族并没有相关病史,夫妇二人十分重视饮食结构。妻子为何会突然患病,李青决定一探究竟。 李青了解到:从2007年开始,“碘盐致病”“碘盐有毒致癌”“该不该吃碘盐”的讨论就频现报端,舆论有关碘营养过量、停止食盐加碘呼声不绝于耳。 在临床医学界,学者对全民补碘前后甲状腺疾病结构变化的探索从未停止过。现任辽宁省政协副主席,原辽宁省省长、中国医科大学校长滕卫平就是其中一位,他被认为是流行病学在该领域的开拓者。 1999年,滕卫平团队进行了一个为期5年“碘摄入量对甲状腺疾病影响”的调查。调查小组选取了3个典型的地区样本——轻度碘缺乏地区、碘足量地区、碘过量地区,对3761例居民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尿碘进行研究。 2006年,持续5年的调查后,得出结论: 碘摄入量不是越多越好,“足量及过量的碘摄入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他的调查结果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该结论当即被舆论误读是“碘盐致病”的理论依据,李青甚至认为这也是“碘盐致癌” 的学术基础。 不过,就在当期杂志上, 针对这一调查结果,美国一位著名内分泌专家得出另一个结论。他认为“过量的碘摄入与亚临床型甲减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5年累积发病率的微增有 (责任编辑:ad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