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的名誉博士受严格限制 在中国,清末就有了类似的制度。清政府为了表彰学术上有突出贡献的人,对少量名士免试授予科举学位,其中还包括外国人,比如总医官伍连德(马来西亚华侨)。1920年,北京大学授予法国教授班乐为和儒班为荣誉博士,是北大史上第一次的荣誉学位授予仪式。 名誉博士制度在中国的真正建立,要到改革开放以后,1983年,著名学者李约瑟等3人获名誉博士学位。30多年来,这一制度变得越来越规范。区别于英美等国家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属于大学的自主权,中国名誉博士的授予要经过国务院的严格审批。 截止到2013年,中国所有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总共不到300个,几乎只相当于英美一所著名高校所颁发的数量。从这方面来讲,中国的名誉博士的含金量还是挺高的。 从授予对象来看,几乎清一色的科学家和政治家。在国家的规定和干预下,演艺界或体育界的明星是不可能获得中国的名誉博士学位的,也几乎不可能存在用名誉博士换赞助的“交易”。 尽管有政府的强烈干预和限制,但不意味着中国高校的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不媚权、不媚钱。事实上,中国高校颁发的名誉博士,有一个明显的偏爱,他国的在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等,占了所颁发的名誉博士学位的多半。 2010年5月24日,在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上,中国导演张艺谋获颁该校“艺术学荣誉博士学位”。 名誉学位含金量下降,很多都沦为“交易” 大多数国家的大学在选择名誉博士对象上有充分的自主权,它体现了大学的利益和价值选择。近年来,英美的名誉博士开始泛滥成灾,甚至被某些大学视为卖文凭,换取赞助的一种方法。 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报道,英国近年来每年大约有1000个荣誉学位。一些企业家仅用1万英镑就可以买到一个名誉博士学位,然后这些人就可以头戴博士帽、身穿学士服参加学位授予仪式并有资格使用学校的教学设施。该报的两名记者曾假称富商调查发现,在表示可以提供资金给学校后,询问能否获得荣誉学位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牛津大学的荣誉博士标价大约是25万英镑。 除了“媚钱”,荣誉博士的颁发还存在“媚名”“媚权”的现象。绝大多数高校对来访的各国政要都非常慷慨。根据资料,印尼总统苏卡诺,就曾经获得过26个世界各地不同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拳王迈克·泰森1989年被授予俄亥俄州立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演员科密特·佛罗格1996年被授予长岛大学南汉普顿学院两栖生物学博士学位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 (责任编辑:ad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