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世纪以来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国很多标志性建筑成为境外设计师的天下,国内的设计院常常是“配合”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从逆境中求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邵韦平说,境外同行进入中国市场也给了自己难得的学习机会。“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与境外的团队合作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一个优秀的设计团队应有的运作机制和对品质的标准,深深感到中外建筑差异不仅仅是风格、形式上的差异,更多的是体制和观念上的。” 这种碰撞带来的变化之一,是建筑控制逻辑变得更加精准。过去,本土建筑师做方案容易“凭感觉”,形态控制是粗线条的,“圆一点还是方一点”很随意,在T3航站楼的设计中,在外方主导下,对建筑形态的控制有非常严谨的逻辑描述。这种精确、理性的逻辑控制方法对工程的有效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后来也通过在凤凰中心中对该项技术的运用,保证了复杂建筑的最优展现。 数字技术正在深刻影响建筑设计行业 在与境外团队的合作中,邵韦平的另一项体会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数字技术极大地影响了建筑的发展,推动建筑设计产生一个质的飞跃。首先,建筑师可以借助电脑进行思维和推导得到传统方法无法得到的成果,极大的拓展了设计的可能;其次,由于数字加工技术与数字设计技术的对接,极大的提高了复杂异型产品设计的可能。人们可以借助标准智能的机器生产非标准的建筑产品,因此建筑的表现方式将是空前的。 邵韦平带领的BIAD UFo工作室为凤凰中心建立了完整的高精度的建筑模型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将高端制造业的数字应用技术转移到工程中,比如引入高精度的三阶曲线标准,提高了弯扭构件形态的美学表现力。在高精确度的数字平台上,集成了建筑全面的信息和精确的数据尺寸,并且包含了建筑材料、重量、价格等非几何信息,形成了凤凰中心的数据库。 做这个项目时,邵韦平选择了三维信息模型技术和参数化手段支持建筑设计,提前走上了一条“明天”的设计与建造之路。通过团队的努力攻克了大量技术屏障,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三维数字设计经验。“此时我们对三维信息模型和参数化设计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深深地感到数字设计技术已日趋成熟,已经或将要对建筑设计及相关领域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建筑设计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时代已经到了。”邵韦平说。 也正是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邵韦平和他的团队有机会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应对创意的挑战。凤凰中心是一个数字实践的成功案例,带有强烈的数字印记。它首次实现了设计企业、制造企业、建造企业全面数字化对接。通过信息模型,实现无纸化设计深化、加工,实现了精确的工程控制;它也真正实现了建筑的全信息化模式。未来,数字信息库还会用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如运营、维护、安防等阶段。 (责任编辑:adm) |